清末一份外交文件上記載:「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,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進口,只交所訂進口稅。」另外,又有文件顯示:「日本政府允中國政府任便酌量課機器製造貨物稅餉,但其稅餉不得比中國臣民所納加多或有殊異。」自上述文件確認簽訂後,各國工業紛紛在中國設廠製造,外資大量投入中國,表面上中國工商業有所發展,但實際上中國的民族工業卻蒙受其害,所有本土工業開始受到抑制。請問,自與日本簽約後,中國民族工業因而無法發展,直到何時,中國本土民族工業才開始慢慢崛起?
(A)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,各國無法兼顧在中國工業
(B) 軍閥割據時,軍閥將領為籌措軍費而設廠
(C)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各國自願放棄在華權益
(D) 國共內戰時,美國協助國民黨發展工商業
答案為(A),為何不能選(C)
|